top of page

照顧者的自我照顧

  • 作家相片: 李曜安諮商心理師
    李曜安諮商心理師
  • 1月24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|沐慕身心診所 李曜安心理師|

成為照顧者,有的時候就是一夕之間發生的事情,

你還沒來的及接受,等著你面對的待辦事項已經準備好推著你前進,伴隨而來的情感折磨大概也是你始料未及。

.

一場意外的發生,造成家人嚴重失能,需要你從旁協助生活起居;

因為不明症狀頻繁發生,檢查後發現家人罹病,可能是失智、罹癌、正常的老化走向死亡,至此你只能看著他身心功能逐漸衰退,使得你抗拒回家又不得不回去;

照顧身心障礙子女的同時,內心備受煎熬,孩子反覆出狀況、學習落後、擔心自己老後孩子會沒有人照顧;

生活就在工作與照顧之間奔波遊走,早就已經失去了社交、沒了興趣、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無望嘆息,你不知道在這樣沒日沒夜的循環中還要多久,照顧成了你的生活重心,不敢奢望甚至想像狀況會好轉,自我也逐漸凋零。看著需要被你照顧的家人,對於心中那一絲絲想要享受、想要擁有自己的生活,感到自私又罪惡,可怕的是,你動了想結束苦痛的念頭。

.

還有一種狀況是,長大後你才發現,童年時候的你是親職化小孩,可能因為父母離異、罹患身心疾病、犯罪、經濟不佳或照顧家人導致無暇顧及你等各種情況,迫使你過早獨立照顧自己也照顧家人,有時甚至要承接父母的情緒,未來除了經歷獨立,在走向情緒獨立的過程也更加辛苦。

心中有恨意,不滿何以得承受這些孤獨與重量,而那些同齡孩子擁有的關愛照顧、理解支持、重視疼惜在自己身上卻微乎其微,渴望但難以擁有的內在情緒轉化為憤怒與糾結,但它不被允許呈現,

面對彷彿如同自己全世界的生活照顧者,自責自己的不應該,不應該有這些想法、不應該生氣無助、不應該得到資源幫助,體諒照顧者的艱辛卻忽略自己的不容易。

.

承擔這些責任的你,會有上述這些想法感受,是可以被理解的。

照顧老化父母、失能家人,(或是既使是新手爸媽),也要面對因為照顧責任使得自己的生活被嚴重干擾,從睡眠、喜愛的事情、想投入熱情的職涯、經濟狀況、情感關係、夢想過的生活,逐漸消失殆盡。

最困難面對的事情之一,是死亡焦慮。在陪伴中體會慢慢失去的過程,這不僅僅是成長過程要面對的獨立分化,還要面對的是永久的分離、死亡的意義、邁向死亡的他/她或是死者又是用什麼形象存活在自己心中?又如果自己也是單身老者,那以後呢?

.

筆者建議這些照顧者,不要忘記在照顧他人時,留一份心意照顧自己:

1.尋求人際支持與社會支援:

你無須獨自承擔這些辛苦,與家人討論分工、尋求社會資源協助,找人聊聊吃頓飯,可以提升社會連結,避免孤立。

2.為自己撐出時間空間:

還有點餘裕的話,讓自己的生活正常運行,有興趣嗜好、有運動、有獨處;便利商店挑一份零食飲料,享受15分鐘的平靜,也是善待自己的方式之一。

3.接受並允許自己的內在情緒

理解並接受自己心中所有的情緒與深層想法,面對恐懼、陰暗,都有助於你更理解並陪伴對方,找到其他調適方法,不至於被無助感淹沒,使憤怒的情緒毀壞關係。

陪伴之路並非易事,也有可能在被照顧者離開後,仍有未解情緒困難消化。希望正在這條路上的你能找到自己的平靜之地。


 
 
 

Comments


台北市中山區四平街20號5樓

(松江南京站8號出口左轉)

02-2581-7765

平日14:00—17:00 | 18:00—21:30

  • alt.text.label.Facebook
  • alt.text.label.Instagram

©2024 沐慕身心診所 版權所有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