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失落與哀悼

  • 作家相片: 沐慕身心 診所
    沐慕身心 診所
  • 2024年10月18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|沐慕身心診所 李曜安心理師|

回想過去,你曾經有過「失去」的經驗嗎?

失去寵物、失去工作、失去財務、失去健康、失去友誼、失去感情、失去生育能力、失去婚姻、失去至親、失去快樂的童年、失去自由妄為的青春、失去其他選項的人生….

不管這個對象是人、是物、是自己的身體、是自我的想法、是情感意念,失去這些在我們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事物或經歷時,好像也失去了某個部分的自己。


喪慟反應(grief)是一種失去生命中具有意義的某個人或事的過程,那些失落並非都是由死亡造成,呈現的方式也多重不一。

以為應該要哭、要難過,但未必有這樣的情感表現,取而代之的是以下:

也許麻木不仁、冷靜淡漠,像是沒發生任何事情般的維持日常運作,

也可能反覆搜索失去對象的物品、照片,沉迷在既思念又哀傷的回憶中,

或是變得暴躁易怒,積累的痛苦只能用攻擊性的言行得到釋放,掩蓋被拋下的無助、恐懼與失落感受。

也有人變得退縮自卑,但透過物質使用或目的性行為(例如過度飲酒、不當用藥、沉浸性愛等)壓抑無法言語的痛處。

喪慟也可能導致身體出現一些反應,像是焦慮、恐慌、失眠、不明疼痛等身體化症狀,每個人面對失去都有不同反應,任何反應都可以被理解,任何情緒都是正常。


你可能聽過悲傷五階段,但事實上因為失落造成的悲傷情緒、或喪慟反應沒有既定樣貌、呈現次序或是時間長短。悲傷可能還會伴隨各種其他感受,

例如失去雙親的兒童在葬禮上沒有哭泣,他可能是還沒能接受父母已經不在;也可能在自責自己的不聽話,感到內疚又罪惡;又或是有被拋下的憤怒感受。

倘若失去的對象與自己有愛恨交織的複雜情感,例如掏空家產的父母、因為第三者分手的伴侶,內在修復與和解歷程可能會再辛苦一些。


每個人表達悲傷的方式不同、沒有對錯優劣。這些階段反應包括:

-否認現實,它保護我們面對失落時不至於崩潰,但不代表可以一直無視忽略。

-憤怒,底下有強烈的痛苦,仍需要有適當的發洩協助身體恢復平靜,你可以試著運動、或是從事一些勞動家務。釋放過高的能量,較有機會冷靜下來靠近自己內在的想法感受,思考因應方式。

-討價還價,懊悔自責當初「沒有多做一些…」、「如果當初…」,逝者就不會離開。可是在那個當下你真的盡力了。

-抑鬱,哀傷、空虛,感受內在任何低頻情緒,呈現在吃不好、睡不好、沒有動力過好基本生活,再也沒有笑容。

-接納,接納失落經驗是個人生命經驗的其中一個部分,人生還有其他面向可以開展,然後開始又有動力讓生活前進。

上述的歷程狀態可能反覆、跳躍出現,而每個人走完哀悼歷程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。


那麼要怎麼幫自己完成哀悼歷程?

1. 允許自己的感受,接受事實已經發生。

2. 反覆的整理消化因著不同喪慟階段冒出的新情緒,並嘗試用口說、書寫、運動、舞蹈、繪畫、音樂等各種能表達自己情感的工具抒發。

3. 了解前進不代表遺忘,依然可以記得失去的人事,在心理與他們維持連結關係,也可以帶著失去的傷痛成長,繼續過上自己的人生。

尋求專業人士協助面對痛苦並非代表個人有問題,任誰都有遭逢低谷時刻,也都需要他人協助。願正面臨人生重大關卡的你有機會能穿越苦痛,獲得心靈上的平靜。


 
 
 

Comments


台北市中山區四平街20號5樓

(松江南京站8號出口左轉)

02-2581-7765

平日14:00—17:00 | 18:00—21:30

  • alt.text.label.Facebook
  • alt.text.label.Instagram

©2024 沐慕身心診所 版權所有

bottom of page